近幾年,海洋開發案的離岸風電、天然氣接收站等新興議題,加上海洋暖化、酸化、塑膠廢棄物的汙染,導致海洋環境破壞日益嚴重,造成嚴重的生態浩劫。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海洋生態,台灣民眾黨於今(24)日上午在立法院召開「海洋求救,別讓子孫海了了」記者會,包括黨團總召邱臣遠、立法委員蔡璧如、金門縣議員參選人周曉芸等連同出席。同時也邀請了國立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財團法人綠色和平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環境正義基金會等組織一同參與記者會,呼籲行政院盡速提出海洋保育法,接軌國際2030保護30%海洋之目標,為後代子孫留有一個乾淨的海洋。
特別赴台參加記者會的金門縣議員參選人周曉芸也在會中提出,金門的海洋生態環境近幾年受到海洋廢棄物、海洋廢油汙染等問題,包含108年山后至馬山海岸遭大陸船隻偷排廢油事件、111年料羅港油汙事件等,都直接或間接影響著金門周遭的海域,導致金門急切保育的物種像是歐亞水獺、中華白海豚、文昌魚與鱟正在加速減少。
面對這些問題,周曉芸提出金門需要對海洋保育有更周詳的因應對策,以兩大方向出發,第一點就是要擴大金門海洋保護區的建置,達成2030年30%的目標;第二點則是要真正意義地做到引進專業動物醫療團隊進駐金門地區。
周曉芸說,目前金門在海洋保護區方面僅古寧頭西北海域潮間帶設有鱟保育區,其面積為7.68平方公里,佔台灣現有海洋保護區總面積比例的0.0254%,在海洋保育方面明顯不足。具體來說,應就歐亞水獺出沒的區域及其附近海域,設置歐亞水獺保育區,並建置水獺復育基地,一方面延續種群繁衍,一方面又可增加觀光收入。
周曉芸表示,金門長期處於動物醫療不足的環境,金門除縣立動植物防疫所以及幾間小型動物診所之外,人力、設備及技術相對缺乏,常常需要仰賴台灣相關單位支援,導致金門地區的海洋物種無法及時得到救治,期盼能引進專業動物醫療團隊進駐,為金門近危的海洋生物帶來幫助和即時的救援。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