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建雄/綜合報導
金門歷史最悠久的基督教會──沙美教會,25日為禮拜堂修復工程舉行開工禮拜。縣府參議張瑞心、文化局長呂坤和與金沙鎮長吳有家等人感謝沙美教會陪伴鄉親走過戰亂時期,撫慰無數人心,祝福修復工程如質如期完工,讓基督光芒照耀金門,帶來兩岸和平氣象。
開工禮拜在教友高唱《我們的神》歌聲中揭開序幕,由沙美教會傳道范仲如主持。財團法人沙美教會董事長陳成勉宣讀詩篇127:1-2所羅門之詩,祝福這項工程滿有神的看顧和保守。隨後,陳國雄長老帶領會眾禱告,願神賜福工程順利進行。
崔春華長老致詞時指出,沙美教會創於1896年,至今已有128年,會堂在日軍占領金門期間被毀,1947年重建,2003年成為金門縣歷史建築。經過77年的風霜,如今禮拜堂外牆紅磚風化剝落嚴重,2020年委請大山開發建築師事務所趙元鴻建築師規畫設計並向金門縣政府提出修復及再利用計畫。縣文化局經過多年審查,在今年9月18日審查會議通過,縣府並核定修復工程及監造費。
金門縣文化資產審議會委員曾逸仁、大山開發建築師事務所趙元鴻建築師,以及承包廠商代表多人也出席開工禮拜,期待百年教會風華再現,繼續發揮功能。
沙美教會成立於1896年,現在的禮拜堂建於1947 年,建築平面格局為長形禮拜空間,本體牆身材料為順砌磚牆,建築構造原為磚木混合構造(大跨距木構屋架),2003 年12 月公告為歷史建築。教堂外牆磚牆因年久失修,磚體風化情形嚴重,雖未造成立即結構性安全影響,為了使教堂建築恢復往日風華,教會決定進行局部紅磚抽換,並增設無障礙設備、設施。期盼透過適當的修復工程,彰顯長老教會在金門生根之重要歷史意義。
《金門縣志》記載,1896年(光緒22年),英國倫敦教會分別在沙美和西園鹽場設立聚會處所,隔年在後浦南門設立會所。1937年10月日軍占領金門,強拆民宅供戰地工事使用,西園禮拜堂因而遭拆除,信徒轉到沙美禮拜堂做禮拜;隨後沙美禮拜堂也為日軍占據,改設為馬廄,僅留存牧師館未遭拆毀。
1945年日本投降,沙美教會恢復與廈門地區教會往來,續由廈門教會派任牧師至金門主理教會,並與華僑教友再取得聯繫,獲得經濟上的持續資助。1946 年,沙美教會重建,過程中,會友將西園禮拜堂被拆的一磚一瓦挑在肩上,步行搬到教會現址。一次大概四、五人搬運,由於磚塊沉重,會友走走停停搬運,並不以為苦,深以參與聖工為榮。禮拜堂1947年11月落成,中華基督教會全國總會會長陳秋卿所提「浯島之光」建誌碑文,嵌在外牆上,成為歷史見證。
1949 年兩岸分治,沙美教會被迫走上自立自養道路;1958 年八二三砲戰,禮拜堂後方牧師樓中兩間傳道士宿舍遭砲擊毀損,單打雙不打期間,禮拜堂一隅曾雖遭砲彈擊毀,仍照常聚會。
金門軍管時期,因應駐軍所需,政府強徵民間公共空間,沙美教會為避免徵收,暫將土地登記黃哲仁傳道名下。1974 年教會辦理財團法人登記,成為全金門第一宗獲通過的法人登記案件。1999 年7月,沙美教會加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臺南中會,成為金門縣第一間臺灣長老教會,隸屬臺南中會。
沙美教會禮拜堂於2004 年12月將屋頂結構改為鋼筋混凝土造(屋頂面仍為傳統仰合瓦做),門窗扇除講臺中央木窗外,其餘皆改為鋁門窗,建物整體外觀仍保留原有風貌。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