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適逢莒光樓70週年,為了呈現莒光樓建築藝術及歷史價值,由金門縣政府觀光處指導,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辦理的「金門莒光樓70周年紀念特展」將於10月1日正式開展,展覽針對其70年來歷史特色、建物風格、文化形象與未來新生等內容進行介紹,並搭配互動多媒體影音區及拍照打卡牆「藝起莒光」,呈現莒光樓見證戰地金門的歷程與變遷,觀迎大家蒞臨參觀。
戰地金門著名的地標性建築「莒光樓」自啟用至今秋屆滿70週年。興建構思始於民國41年元月,當時先總統蔣中正先生題頒「毋忘在莒」於太武山巔,用意在訓勉前線軍民,以前史為證,勿忘失土及反攻復國的衷心。當時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胡璉將軍一貫主張「建軍必先建立精神」,他在「金門憶舊」書中述及興建莒光樓的構想,出發點便是表彰金門歷次戰役的英勇官兵、紀念前功、砥礪後進,並且宏揚總統訓示,於是指示「莒光樓的氣勢必須壯觀,建築必須宏麗」。軍民協力興造,在民國42年秋季竣工。
莒光樓為仿古的宮殿城樓型式建築,造型概念源自中華古典建築。身為戰地精神的象徵,遵守《首都計劃》對當代建築形式的明確規範:「以中國固有之形式,本諸歐美科學之原則,宏觀規劃鑑於歐美,微觀形式採用中國傳統」。樓高三層,飛簷畫棟、珠璧交輝,先後入選金門新二十四景、金門新十景,登樓攬勝,近瞻浦江煙雨,遠眺島礁崢嶸,見證金門戰地的發展歷史與變遷,具有重要藝術及歷史價值。
莒光樓從初建到民國49年間,以「國軍英雄館」為主題,展示著歷次戰役有功的軍士事蹟;到了民國55年,改為金門歷史文物館,陳列歷代文物與戰地金門資料;民國72年,三樓數百件文物古件移交山后民俗文化村,同時卸下歷史文物館身份。自民國75年起,一樓改為多媒體簡報室,二樓是心戰主題展示區,三樓則收藏陶瓷文物及胡璉將軍的遺照和牌位。民國89年後轉型旅遊服務中心,展示浯島風情、城隍祭祀文化巡禮和戰地金門(胡璉將軍主題)、莒光樓史話,肩負迎賓及觀光宣導功能。
邁入白金週年之際,金門縣政府自今年仲春起進行封館修繕,歷時約半年的環境改善計畫完工,莒光樓內部呈現明亮簡潔,為了呈現莒光樓建築藝術及歷史價值,並且配合莒光樓,重現莒光樓文化風華,特別策辦莒光樓70週年紀念展,介紹莒光樓大事記、建築風格與意涵、歷史價值與精神象徵,並搭配展示老照片、相關文化物件等。
莒光樓是戰地金門的精神象徵、也是東西陣營冷戰對峙的地標,從民國48年起,四度被中華民國郵政總局用作郵票主題,發行遍及海內外,有如「金門的名片」;本次特展幸得一位長年收藏郵鈔的老兵潘木生先生割愛,依顏色整理共三千五百張蓋有郵戳的莒光樓郵票,再由策展團隊設計、拼貼成莒光樓造型的作品。潘木生先生表示他年輕時就嚮往金門戰地史蹟,所以收集了不少與金門相關的藏品,他體認早年眷村生活不易,便以收購郵票變現來援助困頓的老兵家庭,多年下來累積了萬枚莒光樓郵票,他說一枚郵票乘載一份情感,這次有機會把藏品變成展品,他也感到欣慰和期待。主策辦感謝老先生的熱忱,特別邀請他來看展,並在10月3日下午二時現場有個「導覽聊天會」,有意參與的民眾歡迎前來同聊。
此外,為了提升年輕世代更親近歷史建築的感度,本次展覽特別設置了互動多媒體影音區及拍照打卡牆「藝起莒光」,影音內容是莒光樓自選址、興建紀錄到成為知名地標的歷程,互動元素則取材自莒光樓建體內外的圖騰,例如平棊部位的柿蒂紋、梅花紋、祥獸,鎮館之寶「青天白日勳章」圖樣等,參與民眾透過肢體運動,觸發多媒體機組的感應器,與畫面進行互動;影片中還嵌入了一組以「莒光樓剛完工的樣貌」為基礎所創作的數位畫作,民眾想要看清全貌,就得奮力揮動雙臂,撥開層層堆疊的互動元素。據提前體驗的志工表示:來觀展還能活動筋骨,有內涵、有活力,十足「內外兼修」!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